修觉当下境,体悟事上圆。
首先,唯识论很精妙!
透彻的说心和心作用,唯识论如果排第二,恐怕没其他敢说第一。(科学有这个潜力,但对大脑的研究还不透彻)
唯识论建立了心和心作用的框架,契合事实,能解释心中现象。
但是,唯识论是无漏的吗?
如唯识论所说——唯识论仍然是生于某个人心中的理论,识如镜中影,它未必是全部真实的。
因此,对唯识论有3个疑问。
欢迎懂“唯识论”的朋友探讨。
这里提出疑问,不否定唯识论,不否定唯识论的框架和核心。而是为了以真实验证唯识论,通达唯识论。
01唯识论诞生于2000年到1000年前,也就是说造唯识论的论师,他们受2000到1000年前的古天竺认知影响,当时的认知印记在论师心里,并在唯识论中留下印记。
古今认知不同,古天竺和中国认知不同。
唯识论里有一些说法,并不符合今天的认知。比如,第八识阿赖耶识主导轮回。它源于婆罗门教,不是中国人的本土认知。在今天看来,它是真的吗?它说的全对吗?
也有人以神通论解释唯识论,落入神秘主义。这是一个疑问。
02释迦摩尼是实语者,讲实相。释迦摩尼说:“诸法空相”,空相即是实相。理论的基础是心和世界的真实,空不等于无。
历史上,一些人有一个逻辑:把世界一切“无”掉。这样就彻底解决了“烦恼和痛苦”的根源。
这是否背离了真实?
比如,有人说山河大地等同于虚幻。虽然山河大地不是你见到的山河大地,但是,山河大地存在“山石撞人需躲开”的真实。
释迦摩尼也并不这么认为,他说“过河弃船喻”,说中道义。释迦摩尼的本意,心中一切,有赖心作用。解苦本和世界外物无关,这和“无掉外世界”的逻辑不同,和唯识论的一些认识不同。
如《唯识二十论颂》中,是后人解偏?还是论师本身这么设定?
唯识论的一些枝叶落入了虚无主义。这一点有疑问。
03心中唯识——这一点很确定,今天的科学可以相互印证。
心和心作用,就是为了认知事物的。心如明镜,所得的只能是镜中影像,镜中影像是虚幻的。但是,不因为影像是虚幻的,就否定世界和万物的本真,就好像“掩耳盗铃。
有人对唯识论理解,“我看不见山就等于山不存在”,落入了唯心主义。这一点有疑问。
对于这3点疑问,你怎么看?欢迎不同知见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力创配资-在线配资平台-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-深圳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